
戚山山,本科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百年学者”荣誉,以SUMMA CUM LAUDE毕业。哈佛大学建筑学四年制硕士,并成为每年唯一派送伦佐·皮亚诺建筑事务所研究人员和皮特莱斯基金获得者。曾就职于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后创立STUDIO QI建筑事务所,并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STUDIO QI 创始人/首席建筑设计师 戚山山
才华与颜值都是顶配,这位杭州姑娘的清秀外表与轻灵气质之下,却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和爆发力,从滇藏线上的古冰川到沙漠与黄河交织的塞上江南,都见证了她在充满挑战性条件下完成的极致建筑作品。
建筑评论家Michael Webb 对话 建筑师戚山山
我们选择退后一步坐下”
Michael:我所感兴趣的第一个项目,是腾冲安之若宿·山。那里的场地相当不规则,但你创造了一座既脱颖而出又融入地景的建筑。我很想知道你当时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山山:腾冲和顺古镇房屋密集,邻里都是紧挨着的,人口密度也很大,镇里开满了餐馆和酒店。安之若宿·山地处山林间,面朝田园,十几米处是白鹭栖息地,建筑便成为客人与自然互动的载体。接到项目起,我脑海里浮现的即是电影场景,黑衣女侠飞檐走壁,若隐若现。屋檐连绵起伏,侠客时而轻踏街巷,时而飞走屋顶,高高低低,浑然一体。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创建从主街到小巷再到顶部主楼的路径。因为大约有20至30米的高差,意味着人们必须徒步走上133级台阶。我们在侧面设有一个连续的楼梯,仿佛是电影中“道士上山”的场景。“之”字形弯折而下的楼梯、层层跌落的屋顶与遮蔽的路径,一同依附于山坡之上,从街道观望,就像是一幅立体画卷。Michael:如您所述,这条街道上的店铺密密麻麻扑面而来,争相吸引人流驻足。而你选择让建筑平躺,行人更像是站在高处俯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策略。山山:安之若宿的主人希望我能帮他们设计出脱颖而出的建筑,吸引更多的人,但我觉得一味地外显并不是有效的竞争方式,只是产生视觉上的炫目。我采取相反的方式,选择退后一步。每个人都站着吆喝,而我们索性趴下,让人们自然而然地进来。这是必须坚持的建筑立场。对于这个项目,我们首要考虑的不是建筑立面,而是场地,思考如何迎客。通过接连地面的那一道“闪电”,人们顺之而上,进入安之若宿。这种进入,不是跨入一扇门,而是与建筑交织在一起的上山游走的体验过程。说到门,安之若宿没有门(指大门),却又有很多“门”。飞廊的纵深是门,天梯的空间是门,整座被推倒的外立面也是门。门的定义很丰富,它可以是一条界线,也可以是一个充满体验的空间。我们在安之若宿漫行,可以自由走入切口。随后的餐饮区又呈现出另外一个世界。我想带给人们一种爬山的体验(从上至下,更是一种滑雪的动态趋势),能够去自我发现,直接感知阳光、愉悦、生机、心境。Michael:我会想到这样一个事实:它会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更有意愿进入其中,只为了搞清楚为什么这个建筑的坡度降到这么低。当他们搞清楚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深入这个建筑的一半了。
山山:是的。我上个星期都待在那里,记录下人们的反应。我父亲也去过那里,他以普通游客的身份与其他人交谈,如他所料,大家都有“进去看看”的欲望,因为像登山般有趣。Michael:另一方面,你在严苛和陡峭的环境中,创造了一个三维构筑物,并且拆解了屋顶,创造出一系列几乎倾斜的平台。山山:是的,屋顶覆盖在山坡之上,沿着视觉动线折层而上。我希望人们在这些平台之间行走,伴随光影的变化,进入一个新的世界。原本隐于房屋聚落背后的山林被打开,全然展露在视线正中,和近处的建筑形成一个全新的三维立面,犹如范宽在《溪山行旅图》中虚构的层次叠加的山水世界。Michael:这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当你面对一个历史悠久的环境,如何使建筑凸显出来又同时融入,艺术而有效地成为社区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克隆之前的东西。山山:让建筑凸显,不难;让建筑按部就班地融入也不难;而如何用更有说服力的方式融入,就需要动脑筋了。Michael:官方往往缺乏想象力,他们更想要已知的事物。而你在尝试做一些新事物。所以这必定是一场拉锯。你的谈判技巧和聪明才智是否有助于找到折中点?山山:是会面临一些不定时的介入和“一刀切”的限制,那我们就要变通,用更智慧的方式去延续古镇的脉络和发掘生活本身。最终的落地会和设计有不同,细看外立面也与渲染图不一样。现场会被告知不允许单坡或三角形的屋顶系统,即便已满足坡屋顶和材料的条件,我们说“好吧,那么向上移动一点如何?”这就像在集市上的讨价还价。实际上这种碰撞使一切变得更好。在设计过程中,我设想进入建筑以后呈现的是一个非常有坡势的“滑雪场”,以一种跌宕起伏的场地状态和路径,推动人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场域和座位。在施工过程中,现场被告知必须置入木结构。我们把木梁木柱悬空暴露,并与墙面同刷白色,将木构存在的这种现象,像装置艺术一样,置于空间进行叙述和批判。
建筑墙体和空间界线的微妙关系也被探讨和试验。每间客房都运用了2.5维“微墙体”空间手法,使主要侧墙微微凹折,发展出另一个不经意的空间。随着昼夜光线的变化交替,时间被引入,空间开始错位,人的方位和视觉成为两组不同的线索。Michael:许多建筑师欢迎限制,因为限制激发他们更多创造力。哪些限制条件使你的设计变得更棒?山山:刚才提到的场地限制条件和规范限制条件外,还有一个是施工条件。如同西塘九舍,安之若宿的施工条件基本可以预估。如果一个项目可以有精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支撑,那我一定会做一个突出建筑细节的设计。而对于安之若宿来说,需要用空间本身的主动性和大场景关系去包容施工细节的不足之处和施工时会出现的各种偏差。这正是村镇的实际建造方式,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之手进行建造,最终结果才能够如此有机。这多么令人兴奋!实际上,最终的建成效果总会比照搬图纸带来更大的惊喜。Michael:你的设计能够容纳误差。所以事物并不需要完全对齐,它不会毁了设计。我们做不到密斯·凡·德罗或卡洛斯·斯卡帕那样,设计不可避免地会有所粗糙。山山:很高兴您提到了密斯·凡·德罗。我展示的第二个项目,飞蔦集·黄河精品民宿,就与上一个形成鲜明对比。它是由工厂预制生产的,非常详细准确,一切谨遵图纸。山山:在西北,黄河岸边的宁夏中卫。场地在一小片百年果林里面,有着极为壮观的风景。十米之外就是黄河拐点,几乎就是在河流由直变曲的地方。黄河对面是腾格里沙漠。

Michael:这是个汇集了很多元素的场地,有河流、沙漠、断崖、戈壁。你如何创建一个与场地相关联的房子,并且使之不会在非同寻常的环境中显得无足轻重?山山:就在最近,我重新访问了我的客户,让对方回溯一下项目的设计要求。概括说来,要求有三。第一,融入乡土的建筑。山山:当地的永久性建筑都要有院墙,房屋形式几乎是封闭的,而且必须看起来是黄色的,就像夯土。客户想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所以他选择了一个临时场地。我们的建筑性质也必须是临时的,结构不能嵌到地里。所以我们借此项目,重新定义什么是“在地性”,获得更多解读大湾村的可能。
第二个要求是尽可能地靠近黄河。所以我们几乎就在芦苇边。第三个是要有庭院。Michael:我能想象这里的极端气候。鉴于它全年开放,需要提供很多保温材料对抗冬天的雨雪。这里有多少套居住单元?山山:只有四个。为此我做了两百种不同类型的研究,然后意识到我们真的不需要传统建筑类型中的庭院模式。如果用更大的视角来看,整个场地就是建筑,你的庭院包括了一条河,中国最有名的黄河。

Michael:这是一个玻璃建筑。
山山:是的,但我不想做一个玻璃盒子。我确切地知道密斯的空间结构奥秘,但这个项目和密斯搭不上关系。Michael:这确实不是。我设想这个建筑是通过预制在现场装配的。是想解决哪些问题?山山:是的,为解决现场建造的条件问题。民宿的设施要求很高,这个项目的设计重点不在于某种建筑形式的突破,而在于整个条件可否成立。山山:我们设计了四组独立的建筑,每个建筑都是15米长,串联勾勒出一条地平线。从背面看,就像一列四节火车,成为周围自然环境的镜像反射。 把壮观的外界与人们的空间场景状态相融合,主导建筑内部的三个区域:躺着、站着和坐着。空间呈270度敞开,视野所及皆为风景。房子内部获得所有的光线。面前的百年果林,早已不再只是被观赏的景观,而是作为密不可分的叠加立面,树林的阴影洒满屋内。此刻的建筑开始消失。Michael:接下来谈谈第三个项目,位于西藏的一个非常偏远贫困的地区,显然材料、建筑、技能等都是有限的。山山:松赞滇藏线拉通从云南丽江至西藏拉萨环线10余个山居和林卡项目,所以我们可能谈不完。我想说说其中最具挑战性的一个,来古山居。它的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已经是极限了。我们的场地位于非常偏远的古村落,几户人家,人们说的是本地的藏语。那里汇集了6条海洋性冰川,不时有鹰从雄浑的景色前飞过。项目很有难度。我们试图在那里建四层共20个房间,从酒店层面来看尺度非常小,很契合那个小村庄的安静。建筑藏在悬崖里,我们只让建筑的一部分露出来。所以从村庄的视角看像是个很小的房子,但从悬崖一侧来看则能看到全部建筑。山山:是的,降下来。所以我们可以直面壮美的冰川和冰川湖,但别人看不到我们。这是我们尊重当地环境的方式。在建设方面,建筑与室内是分开的,建设过程花了很长时间。原先的所有工人都来自中国南方,他们无法在高海拔地区工作,即使有氧气罐也不行。运送材料到那里也行不通。
因此,我们采用了一种模块化系统的方法。我们找到了一家由德国和法国两个合伙人经营的公司,他们都是很棒的工程师。我们想出了一种在上海建立模块化系统的方法,上海工厂可以做到这一点。
结构是另一个挑战,安装是另一个难题。模块与架于悬崖之上的基础结构之间的衔接与安装是我们攻克的核心问题。基本上同时在做内部建筑和外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工作。
运输也是另一个大难关。因此,房间的尺寸是根据卡车的大小和西藏所有道路状况的高度来确定的。我两年内来回测量了西藏全线上千公里的每一条隧道的正向和反向。我们不能采用最短的川藏线,因为发现有两个隧道不符合标准,是非正规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绕更远的青藏线,也就是绕了个更大的圈先经过拉萨,然后倒着走回到然乌。
Michael:从上海去到那里大概要多久?
山山:要好几周。我们必须要装载和卸载,和换车等环节。安装现场我们汇集了多方合作,他们做得很好。Michael:你如何将建筑锚定在悬崖上?是从一个框架上悬挑出来的吗?山山:我们在悬崖上设有基础结构,然后我们把生态模块有序排列。这个过程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很重要,我们使用了从德国购买的连接器,称之为“磁铁”,会把模块与模块之间卡口得很好。Michael:这些是定制设计的模块,而非运输集装箱?山山:这些完全不是“集装箱”。来古建筑使用模块是一个解决建造问题的建筑策略,模块和建筑之间的关系是合二为一,同步设计。模块本身是从内到外量身定做,严密推敲的精细化产品。Michael:所以基本上,整个流程就像堆积木一样。你的卡车上有一整套单元,而且你可以在不破坏单元的情况下刚好穿过隧道,然后连接件可以将单元彼此结合。山山:是的,并排结合。两个模块一辆卡车。而困难的部分是起重机必须位于建筑物的背面。所以司机在起吊和精确放置模块的过程中是看不到模块本身的。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还好结果是精准的。Michael:我认为,当中国开始第一次星球探险时,你应该成为设计月球住宅的人,因为很明显你已经克服了很多挑战,包括缺氧和极寒。山山:他们太棒了。我一直在演讲中说,人们已经征服了月球,但在西藏高原建来古山居这样的酒店,一样伟大。Michael:你给了我们三个很好的例子,关于克服大自然的挑战,以及装配的挑战。下一步是什么?也许会回到城市中?你在杭州有建造项目了吗?山山:我们实际上正在这里开展两个项目。其中一个是服务于初创公司的数字公园,将旧工业厂房改造成创业园区,欢迎毕业生和年轻人进入城市,这将是非常令人兴奋的。Michael:这确实是一个很棒的挑战。山山,非常感谢你的分享!


